与您聊聊电梯老化的问题
如今在各大城市中电梯老化已经是很多住宅小区的普遍问题问题,不仅是老旧小区也包括如今看上去很光鲜的中高档小区。据了解,北京11万台住宅电梯中使用时间10年以上有4.2万台。我国是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,电梯保有量、年产量、年增量均为世界前列。近年来,我国电梯万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,但随着电梯保有量持续增长,老旧电梯逐年增多,电梯困人故障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。如何守护好广大群众“出门第一步,回家最后一程”的安全,成为政府部门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任务。
公共设施老化问题已成为公共安全隐患,其中一项对于老旧住宅小区的更新尤为必要,它关乎民生,也关乎着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,有关部门有必要出面牵头扶助,并形成可持续性的长效工作机制。
单元楼组成的住宅小区,是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,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元素,提供着相当一部分公共服务。就拿北京、上海两大一线城市来说,很多街道电梯治理工作的特点是“三多”:即电梯总数多、老旧小区多、部队单位多,各类隐患电梯现状复杂,加上群众期望值高,整体工作难度很大。电梯更新、改造、大修都需要钱,怎么推动产权单位、业主归集资金是难题。特别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,1999年以前的住房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。仅仅靠组建比例不高、工作效率和操作权限均有限的业委会,以及缴存、提取、使用存在诸多门槛的公共维修基金来进行小区更新,显然是远远不够的。电梯安全隐患问题多、居民通过多种途径反映强烈,物业企业又因为资金不足迟迟不能开展更新和改造,各方矛盾对立日益突显。这些也是很多老旧社区进行隐患电梯治理时共同面临的问题。
据了解,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电梯230306台,较2017年增加10662台,同比增长4.6%,与去年增速基本持平。其中,住宅电梯11万台,占总数的47.8%。11万台住宅电梯中,使用时间达10年以上的4.2万台,较去年增加5000台左右,占住宅电梯数的38.2%,使用时间15年以上住宅电梯13362台,占住宅电梯数量的12.1%。
电梯安全隐患治理,涉及产权单位、业主、物业、电梯制造企业、电梯维保单位等多个主体,也涉及住宅、医院、酒店、办公楼等多个行业,电梯隐患治理由谁来组织推进更有效非常关键。另外还要考虑如何避免“踢皮球”现象。必须要坚持按照“管行业必须管安全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”的总体要求,坚持多元共治,齐抓共管,条块结合,综合治理。今后要继续强化“政府统一领导、街镇属地管理、部门综合监管、企业落实责任、社会参与监督、检验技术支撑”的电梯安全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。
再次说到电梯更新资金的解决问题。电梯行业部分资深专家的综合意见是:主要是通过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、产权单位出资、业主集资、政府补贴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。“尤其是通过政府少量资金补贴,引导业主共同决定,自筹经费,小钱撬大事,减少各主体资金摊付量,提升更新、改造、大修可行性。”